上海大专分数线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次考试都如同人生路上的一个个路标,指引着学子们前行的方向。...
在每年的高考季节,无数学子怀揣着梦想踏入考场,而高考后的招录环节,则成为了他们通往理想大学的关键一步。然而,这一过程中隐藏着不少陷阱,让一些考生和家长防不胜防。本文将深入分析高考招录中的五大陷阱考生和家长擦亮眼睛,理性选择,避免陷入不必要的困境。高考招录5大陷阱分析,将为您揭开这些潜藏的风险。
一、虚假宣传陷阱 高考招录之时,社会上会存在很多的骗局,学生和家长都要谨防这些骗局。 第一,高考填报志愿骗局。 对于填报志愿,是人生一件大事,一定要谨慎,千万不要轻易听信他人,当然一些学长学姐甚至老师建议很有用,但是也要有自己主见,也不能说学长学姐的建议是骗局,只不过未必适合你,所以报考志愿更多要自己思考,学校专业等等。另外就是高考招录之时会接到一些电话,比如一些录取电话,学校电话,这些都要小心谨慎,一般高考志愿录取是不会打电话通知,除非是要调剂学校会打电话询问你是否服从调剂,一般来说那种问你要不要上他们学校都是骗局,只有招不到人才会给一个一个学生打电话,可想而知这个学校也好不到哪去,所以要辨别出他们骗局。 第二,假期工的骗局。 对于刚刚结束高考同学,很多人都愿意找一个假期工赚点零花钱,毕竟高考完的假期是很长,但一定要辨别出工作是否靠谱。其实最好的假期工就是家教,自己找学生在家补课,赚多还靠谱,不过这种找生源还是有一定难度。如果是去教育机构上课,一定要问清楚上课时长,每节课多少钱,多少个同学,教育机构一般给的工资不高,他会扣下补课费的大半部分,所以也要谨防补课机构骗局。另外我还干过电话客服的工作,这个工作倒是不存在什么骗局,就是很累,很费嗓子,不过只要公司靠谱工资还是能发到手的。千万不要去离家太远的地方干假期工,那种生产线上的工人一类的,看着就不靠谱,一定要谨防被骗。 随着各地高考分数陆续公布,考生及家长进入令人焦虑的报考志愿期,而此时也是涉高考招生类诈骗的高发期。 据了解,2013年至2017年,北京市共审结涉高招诈骗案件34起,审理被告人63名,涉及97起犯罪事实(97人被骗),总案值共计4224.5万元,其中最高案值约1000万元,平均案值33.58万元(1000万元未纳入统计数),远超同类诈骗案件。 “高招诈骗的核心是虚构自己有替他人办理入学的能力。同时,虚构身份、虚假姓名、以辅导学校名义、通过中间人请托等具体诈骗手法往往交叉出现。”6月27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姜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姜楠介绍,在6成高招诈骗案件中,被害人系通过多个中间人和被告人取得联系,请托费用亦层层分配。针对典型高招骗局,姜楠进行了揭秘。 骗局一: 书面做承诺,退款却没门儿 葛某假称自己是军分区后勤部部长、大校军衔,张某外甥高考成绩不理想,葛某承诺以42万元价格帮其入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并收受20万元定金,约定余款拿到通知书后交纳,办理不成退款。 9月入学时事情没有办妥,张某要求退款;葛某遂称快要办妥,安排考生到医院体检、参观军事基地,并拿出去年的招生通知书。张某再次要求退款,葛某又称无法办理军校入学,但补22万元可以入读北京大学。葛某收到钱后出具收条写明“办不妥10月10号以前退清全款”,后事情未办成,钱款未退赔。葛某以同种手段诈骗他人20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法官提示:几乎所有案件中犯罪分子均书面承诺办不成退款,但在被害人要求退款时会以风声紧、已办成入学手续等方式拖延、不接电话甚至二次行骗。因此,不能因承诺退款、事成交尾款而上当受骗。 骗局二: 声称“有关系”,考试没名次 因儿子是美术特长生,张某想托人在校考中找找关系,遂联系到在北京办培训班的杨某。杨某称自己有关系,可以保证考生在中国传媒大学比赛中获得前三名,以此收取15万元定金并签订培训费协议。 此后考生没有通过初赛,杨某解释风声紧,可以继续运作北京工业大学。失败后,杨某称可以继续操作中央民族大学,保证在校考中取得前50名,但要继续交15万元。张某交钱后其子在考试中未取得名次,杨某拒绝退款,后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法官提示:部分辅导学校收取高额辅导费,并明示或暗示家长该费用用来跑关系。用领导掌握有录取名额等名目收受钱款,其实这是辅导学校虚构名目来赌运气,或根本就是骗局。 骗局三: “北大统招生”沦为培训班学员 谢某因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通过关系找到刘某为其办理北京大学入学事宜。刘某表示通过第三方途径交纳48.5万元给北大,就可以去北大汇丰商学院,享统一招生待遇。 交钱后,直到学校开始军训,谢某儿子也没有收到通知书。刘某答复说有变故,不用参加军训直接入学。9月中旬,刘某在北大附近宾馆将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录取通知书交给谢某,并称实际入读的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通知书是学校怕影响不好做的幌子。谢某在刘某陪同下到北大国际交流中心向工作人员交纳学费等5.2万元,后发现就读的是短期培训班遂退学。刘某拒绝退钱,后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法官提示:学历教育学生须通过高考招录,高校无法仅收钱办理入学。目前,确有高校联合社会力量合作办理港澳台侨胞班、短期培训班、继续教育等非学历教育,家长可直接向学校核实具体性质,不要因在学校内或其周边而盲目轻信。 骗局四: “本科”四年换回一张假文凭 王某父亲通过关系找到自称是中国政法大学老师的刘某,协商以30万元价格办理统招生入读。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刘某告知王某先以插班生身份入学,给其一张课表让其上课,并以校内宿舍紧张为由安排校外宿舍。刘某为王某办理了学生证,被学校保安以有问题为由没收;期末时王某无法参加考试,刘某告知其成绩可以人为操作。王某发现在学校内网上没有其信息,刘某又表示学校查得严,毕业时会办好。王某毕业时,刘某给其毕业证、学位证、三方协议、报到证,但其参加工作后单位无法在教育部网站上查找到毕业证书编号。 刘某等人通过类似手段共实施诈骗9起,犯罪金额220万元,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法官提示:虚假入学是近年来开始成型的作案手法,罪犯通过伪造录取通知书、安排学校附近入住、旁听学校课程、山寨军训、虚假学生证等造成录取假象。该种手法的危害在于,为取信或捆绑被害人,罪犯会授意被害人不参加高考、放弃填报志愿或背离分数报考、虚假就读,造成财产损失的同时,会对考生求学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陷阱无处不在。 消息来自央广网。 考结束,各类涉高考招生诈骗进入高发期。教育、公安部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注意5大陷阱:①查分“木马”;②花钱“补录”;③花钱“改分”;④志愿“专家”;⑤“野鸡大学”。切实提高警惕,谨防受骗上当。 具体如下:高考招录之时,学生和家长需要谨防哪些骗局?
法官揭秘四种高考招生骗局都有哪些?
教育部发布高考招录5大陷阱是什么?
陷阱1:查分短信有“木马”,“钓鱼”网站有后门
提醒:目前,我市已公布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和查询方式。考生和家长在查询考生成绩时,一定要有辨别真伪的意识,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指定的查询方式或查分网址查询成绩,切记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
陷阱2:内部有关系,花钱就能录
提醒:以往“内部招生”“特殊指标”“补录”等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不法分子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特殊指标或补录名额。近些年,有骗子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
高考招生录取系统有严密的全国统一的认证加密体系和监督机制。所谓花钱能上好大学、好专业,分数不够也能上大学的都是骗人的伎俩。考生和家长要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收到来历不明的通知书要仔细甄别,切勿轻信。一旦发现受骗,请及时报警。
陷阱3:黑客能改分,交钱能“包过”
提醒:此类自称可修改高考分数的纯属骗局。高考网上阅卷并非一般理解的互联网,而是采用内网阅卷,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网上阅卷与互联网物理隔绝,对网络安全保密实行全程“无死角”监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切勿相信黑客改分骗局。
陷阱4:志愿填报找“专家”,小心受骗被误导
提醒:考生参加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活动一定要认清主办机构。对于社会上各类咨询机构举办的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咨询活动要提高警惕,一些高价服务收费的APP、网站或咨询机构存在不规范和安全风险等问题。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各区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招生高校举办的现场或网上咨询活动都是免费的,要认准他们的官方网站。
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教育部、市教委、北京教育考试院、招生院校公布的为准,不要相信其他非正规途径了解的信息,避免上当受骗。同时,要牢记各批次志愿和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严格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按程序填报志愿,避免漏填、错填,更不要错过填报时间。要保管好自己的志愿填报密码,不要泄露给外人,以防他人篡改志愿。
陷阱5:“野鸡大学”花样多,辨清真伪莫上当
提醒:通常“野鸡大学”会通过各种虚假宣传、伪造招生办学资格、伪造招生宣传材料、谎称国家承认学历等伎俩,诱惑考生和考生家长报考。
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共3005所,均已在教育部官网发布,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登录教育部官网进行查询核实。在北京招生的高等学校以北京教育考试院印发的《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为准。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教育部发布高考招录5大陷阱
<上一篇2023年湖北大学自考怎么报名?
下一篇>襄阳师范2020最低分数线?